红冲加工工艺优化,它需要往降本增效方向发展
众所周知,红冲加工工艺粗略划分的话,有下料、加热、制坯、精锻、切边、正火等这么几步。为什么说红冲加工工艺也要往节能增效方向发展呢?因为我们的产品如果要有竞争力,每一道工序都必须发挥到极致,不管是生产节奏,还是工序要点,都要做到精准,稳定。
1、比如下料。它要得是准和实际,工艺人员在制定工艺时,往往为了保证锻件的稳定性,会适量的增大下料余量。而这个时候,对产品余量最有决定权的,是下料工序。下料下的准,多余的浪费就消除了,下料口切的整齐,模具击打时移位就小,对设备的冲击就均匀,飞边小而稳定,锻出来的产品表面和内部的质量更好。
2、再比如精锻。精锻工序是很讲究的一件事情。一般红冲加工工厂基本会把一个技术全面、熟练的带班长放在该岗位,来指导实施精锻。首先,放料要准,放偏了,锻出来的产品也容易偏,导致锻件满的满、缺的缺,甚至模具也容易砸坏。最简单的事情,料一次放准,放对,就能保障产品一次红冲加工成功,飞边也少。锻后的冷却,不管是冲水还是喷石墨,一定要充分及时,将氧化皮之类的杂物用最快的速度清理掉,并且使锻压面冷却充分,为下一次锻打做好准备。
3、例如锻好后的正火工艺。因为有很多锻件锻好之后还要正火。它从切边后的1000—900℃冷却到室温,再用电炉加热到900多度再均匀快速冷却,达到正火目的。这样其实非常浪费,一是锻件的余温浪费,二是重新加热正火所损耗的电费,三是产品生产周期变长。我们杭州地区正火费是350元每吨,这一块成本完全可以省略。今年我们自行研制一种余温正火的传输设备。在切边的时候通过温控系统把关作业,使放入传输设备的锻件温度从900多度在工艺规定时间内利用红冲加工余温分别完成保温、降温目的,达到正火目的。这样既不影响产品质量,还减少了锻件正火的费用,特别是正火时间从12小时精简到几分钟,效益如何,不言而语,目前我们公司已批量生产该余温正火传输设备,各位有兴趣可以会后交流。
以上,都是红冲加工工艺需要往降本增效方向发展的原因和部分实例。技术工艺是做在前面的工作,做好了,对后面的实施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,所以,技术工艺的降本增效,是实质性的,是必要性的,而且具有极大的影响。
文章链接:红冲加工http://www.tz-jyzz.com